劉雨岑(1904年一1969年),男,原名“玉成”,后改“雨岑”、“雨誠”,齋名“覺庵”,別號“澹湖魚”,安徽太平(今黃山市黃山區)人,珠山八友瓷板畫大師之一,中國陶瓷美術大師,世居江西省波陽縣。一九二三年畢業于江西陶業學校,后至景德鎮從事陶瓷藝術創作活動。1969年于批斗中精神失常、腦溢血突發辭世,時年65歲。
1922年劉雨岑與陶瓷世家朱受之的女兒朱秋霞相識并結婚,劉雨岑婚后隨之繪瓷像,秋霞女士漸在劉雨岑指導下改畫花鳥走獸等瓷藝作品。劉雨岑岳父朱受之,與當時景德鎮繪瓷大家王琦交往甚密,王琦對嶄露頭角又謙虛好學的劉雨岑十分欣賞,自己膝下無兒,遂將劉雨岑收為義子,此后才有了“珠山八友”中傳為佳話的“父子一對”。王琦的瓷板繪畫風格帶給景德鎮陶瓷藝術一股清新的空氣,而劉雨岑的瓷板畫也毫不遜色,詩書畫印融為一體,使陶瓷繪畫從清代繁瑣刻板的裝飾紋樣中解放出來,成為富有時代氣息與生命活力的藝術品。
劉雨岑三公圖筆斗圖片賞析(高15cm口徑19cm)
此件劉雨岑三公圖筆斗整體畫面構思精巧活潑,不落俗套。以三只大公雞立于樹下啄食小蟲,生氣盎然,立意高遠。設色秀雅清新,點染明凈艷麗,枝葉、花卉、草叢色彩濃淡兼施,對比鮮明,給人帶來較強的視覺沖擊效果,尤其是雄雞毛色艷麗,較好地把握了粉彩料色的肌理變化,使之質感真實而細微生動,各具風貌,神采奕奕。一應景物安排疏密有度,布局合理,情趣橫生。作者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,用筆細膩,兼工代寫,筆墨纖秀靈動,寫意紛然而不刻板。落款書法俊秀,結體平穩,意度雍容,書風雅逸,酣暢淋漓。
此件作品落款為1944年(甲申年),為劉雨岑中年時期的作品。雄雞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吉祥物,寓意大吉大利,三只公雞寓意更好位列三公。此件作品能在堅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作畫,充分運用粉彩彩料,顯示出作者獨具特色的藝術功力,收藏價值可謂非常巨大。